古人云:“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無禮則不寧!庇纱丝梢,育人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。在新課程改革中,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僅僅是某門課的任務(wù),它應該滲透在各學科的教育環(huán)節(jié)中。“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”指出:“在語文學習過程中,培養(yǎng)愛國主義情感、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,發(fā)展個性,培養(yǎng)合作精神,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(tài)度和正確的價值觀!闭Z文學科思想教育的內(nèi)容也十分廣泛:思想政治方面、道德品質(zhì)方面、科學思想方面……因此,如果我們能有的放矢地應用語文教學來進行德育滲透,其教育效果是顯而易見的。
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,在語文教學中,我一直努力地探索著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,并實踐于自己的教育教學中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第20課《窮人》一課中,我就很好地體現(xiàn)了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。
如今的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,從小在他人的關(guān)愛下成長,不懂得怎樣吃苦,更沒有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精神品質(zhì),而本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洗禮的好教材。本課的思想內(nèi)容有以下兩個重點:
一、表現(xiàn)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。
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:
(一)、讀題質(zhì)疑。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,如:課題為什么用“窮人”為題?窮人究竟有多“窮”?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“窮”?
(二)、體會窮人的“窮”。讓學生圍繞以上問題深入讀課文,找出表現(xiàn)窮人很“窮”的句子,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批注。
1.學生甲:“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。”我從這里體會出他們家經(jīng)濟很困難,連打魚的網(wǎng)都是破的!
教師:你還能體會出其它的嗎?
生答:漁夫的妻子很勤勞,夜晚還在補破帆。
2.學生乙:“桑娜沉思:丈夫不顧惜身體,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,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,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。孩子們沒有鞋穿,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;吃的是黑面包,菜只有魚!鄙D鹊恼煞驗榱艘患移呖谌说纳,竟然冒著危險出海打魚,清早出海,深夜未歸;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,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?梢,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艱難,整日為溫飽勞累著。
教師:你還能體會出什么別的嗎?
生答:桑娜跟漁夫都很勤勞,你看,他們倆整天都在干活。
教師:看到桑娜跟漁夫,你想到些什么?
生答:我想到我的父母,他們?yōu)榱宋业囊率匙⌒校煸谕饷鎰诶壑,真辛苦。?/p>
3.學生丙:“屋子里沒有生爐子,又潮濕又陰冷。”我從這句話體會到寡婦一家很困難。俄國的冬天很冷,寡婦生了病,屋子卻沒有火爐,可想而知有多么寒冷。
教師:那你又想到些什么?
生答:我想到我們現(xiàn)在的生活,夏天熱了有電扇、空調(diào);冬天冷了有電暖器……相比之下,真是天壤之別啊!
(在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下,學生從桑娜、漁夫和寡婦的悲慘遭遇中,聯(lián)想到自己的生活,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“貧窮”,也真正做到了從閱讀理解的內(nèi)容想開去,這樣的理解才會更“真”、更“深”。)
二、贊頌窮人富于同情、熱心助人的美德。
談話激趣導入:課文除了寫他們很窮外,還寫了什么?(高尚的品德)讓學生找出表現(xiàn)桑娜和漁夫高尚美德的句子,并說說自己的看法。
1.她的心跳得很厲害,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,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。
讓學生理解:桑娜為什么不假思索地抱回兩個孩子,這完全是發(fā)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(zhì)。
2.她忐忑不安地想:“他會說什么呢?這是鬧著玩的嗎?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(jīng)夠他受的了……是他來啦?……不,還沒來!……為什么要把他們抱過來啊?……他會揍我的!……那也活該,我自作自受……,揍我一頓也好!”
讓學生理解:這里是對桑娜的復雜心理進行描寫,寫她先是激動,然后緊張、擔憂,最后堅定的復雜心情。讓學生明白,桑娜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心理?因為桑娜一家生活本來就十分艱難,而收養(yǎng)兩個孤兒,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,再增加一個包袱。然而她最終還是做出了收養(yǎng)孤兒的決定,這完全是她真實的內(nèi)心刻畫,完全出自她善良的美好心靈。
3.哦,我們,我們總能熬過去的!快去!別等他們醒來。
讓學生明白:漁夫雖然意識到多撫養(yǎng)兩個孩子會給自己增加負擔,但從話中的一個“熬”字,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為了撫養(yǎng)鄰居的孩子,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,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。由此可見,他與妻子一樣有著一顆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。
(以上句子的理解,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,有感情地朗讀,達到真切體會桑娜及漁夫善良的品德的目的。)
理解課文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聯(lián)系生活實際,因此,在處理完課文內(nèi)容后,我讓學生從課文的內(nèi)容想開去,想課文有關(guān)的人和事:有的同學想到淳樸善良的山村人民;有的想到自己勤勞的父母;有的想到有錢人自私、吝嗇的行為;有的想到周圍助人為樂的人和事;有的想到自己以后要向桑娜和漁夫那樣善良、樂于助人……(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(tǒng)一,而這里就很好地體現(xiàn)了語文的人文性。)
最后,我讓學生續(xù)編《窮人》,并提出要求:要把握故事情節(jié)的主線,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。不管最后發(fā)展成什么樣子,主線不能變,人物的思想品質(zhì)不能發(fā)生本質(zhì)上的變化。(培養(yǎng)學生正確的人生態(tài)度和價值觀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,而我這樣的安排正是為了培養(yǎng)學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。)
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,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,教師要運用情感去感染學生,以滿腔的熱情去教育學生。還要民主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、探討問題,用自己真摯的感情感染學生,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,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,起到“春風化雨,潤物無聲”的作用。在教學中,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,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,激發(fā)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。在潛移默化中,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,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,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。
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相輔相成,共同構(gòu)成一個有機的整體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,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,有所感悟,感情得到升華。而思想感情的升華,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,實現(xiàn)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。
[與學生產(chǎn)生共鳴]相關(guān)文章:
4.
7.關(guān)于黨員與學生干部的思想?yún)R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