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斷,斷絕不需要的東西。 舍,舍去多余的廢物。 離,脫離對物品的執(zhí)著。 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盡管放手。
2. 不管東西有多貴,有多稀有,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。能夠放開執(zhí)念,人才能更有自信。
3. 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,并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,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?梢哉f,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。
4.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5成 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放1成。
5. 這就是讓物品當了主角的狀態(tài)……物品原本是因為“我用”才有價值?啥鄶等硕颊f“眼鏡可以用”,“筷子可以用”,拿物品當了主語。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讓給了物品,把焦點聚集在物品上的狀態(tài)……收納這些東西,不過是在做垃圾分類。
6. 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,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(tài)度來對待你。
7. 他生活得那么精致,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。
8. 集中一點,做到完美。
9. 讓人猶豫的東西,果然還是不要的。
10.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有需要的人。
11. 看不見70%, 看得見50%,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10%。
12. 自立、自在(卷)、自由(是否便于選擇)
13. 察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。
14. 盡情享受與物品的相遇,緣盡了就瀟灑放手。
15. 留下物品前先思考“我要不要用,而非能不能用”。
16. 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,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。我們很容易讓自己隨著別人的心情起伏波動,讓自己陷入別人的引力圈。其實不應該這樣,應該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