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亞第五中學
在語文教學讀、寫、聽、說四大板塊中,寫作是最有難度的語文能力。很多語文教師都感到作文難教。上作文課,教師在黑板上出題目,讀兩篇范文,主要的時間用于學生的寫作練習。隨意性大,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,把寫作看做是一種可有可無的、課內(nèi)、課外的語文作業(yè)。這樣做的結(jié)果是學生寫作水平日益下降了。筆者根據(jù)新課程寫作理論、課標的指導,更新理念,把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模式即互動模式用于寫作教學中,收到良好的效果。下面主要從兩方面去實踐:
一、作文指導方法突出“互動”模式
教師作文指導應該是對學生寫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。在作文題目的設(shè)計上主要通過“情景化”的作文題目讓學生模擬創(chuàng)設(shè)一個生活情境、情景,把學生推入具體的情景中去,這個生活情景能挑起學生生活的情感火花,再加上文章體裁不限,文章主旨,標題不限,從而觸發(fā)學生濃厚的興趣,產(chǎn)生寫作動力。其次,組織學生分組對題目的中心,材料、順序表達方式等具體化進行討論,并收集材料,共同設(shè)計多種可能的文章結(jié)構(gòu),列出寫作提綱,之后,小組共同討論具體的問題和難題,最后個人起草。修改。整個指導流程強調(diào)“團隊”精神,使作文的壓力分解到小組成員,有利于消除學生畏懼感,使學生之間相互啟發(fā),激發(fā),相互學習,獲得寫作這篇作文的整體全面的知識、材料、技能,從而學會寫作。同時,也能讓學生一步一步體驗成功的感覺。
二、作文修改突出“互動”
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把握的好, 對學生作文素質(zhì)的提高大有裨益,正如古人云“文章不厭百回改”。這表明,文章修改對文章質(zhì)量的提高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,但在以教師為主體,以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,語文作文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是以教師為主體的,或精批細改、大包大攬,學生的作文被老師的紅筆所淹沒,或不批不改或只在文末寫個“閱”字,或隨意打個分數(shù)。學生始終是被動的。學生對老師辛辛苦苦改出來的作文,主要關(guān)心的是分數(shù),然后才是評語,對于是否對某些缺點和不足進行修改,已經(jīng)不是主要問題了。所以,評改基本上是流于形式,沒有起什么作用。有鑒于此,各地在作文評改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,其中,“互評自改”模式對鍛煉學生的修改能力,提高作文能力產(chǎn)生了非常好的效果。這種模式在作文批改中,形成了師生,生生之間的多向促動!盎ピu自改”的具體做法有五點:
(1)制定作文比較詳細的評改細則和驗收細則;
(2)分組,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,一般以4人為宜,即便于操作,有便于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,得到鍛煉;
(3)互相討論評價學生的作文;
(4)自己按照互評情況和自己的想法進行修改;
(5)小組匯報交流,即各小組組長將本組的評改情況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,以讓同學、老師了解各組的互評自改的情況;
互評自改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作為修改的主體,無意中當了一回老師,激發(fā)了作文的興趣,也產(chǎn)生了一種自信心和成就意識。在互評自改和自己修改中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;第二,由于是互評自改,減輕了學生對作文評價,修改的壓力不畏懼評改;第三,最重要的即評即改,達到了“改中學寫”的作文教學目的,使作文評改起到了真正的作用;第四,減輕了教師的負擔,使教師有時間去設(shè)計作文教學;第五,由于都是課內(nèi)、學校完成,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。經(jīng)過學習張成鈺老師互評自改法的理論并運用于作文評改中,作文課堂有了大大的改觀,學生的寫作充滿樂趣,充滿動力,能真正做到“我手寫我心”。
教學實踐告訴我,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,語文教師必須要轉(zhuǎn)變作文教學觀念,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,才能真正擺脫作文教學中的不良現(xiàn)象。我相信,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(fā)展,我們的學生一定能成為作文的主人,快樂的寫作著,快樂的生活著。
[讓互動走進新課改寫作課堂(教師中心稿)]相關(guān)文章:
2.走進詩歌課堂實錄
3. 走進文學的廣播稿
9. 論文:走進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讓每位教師充滿行動力
10.晚會互動主持詞